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深圳拉开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幕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276次  2015/5/11

4月23日下午,深圳市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基地隆重召开,总结15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深圳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经验与创新成果,全面部署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及20多位课改专家,市、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教科研人员及全市中小学校校长近千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主持。

我市自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特别是2010年成为国家中小学课改试点城市以来,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将国家课改要求与深圳实际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努力创新,全市中小学课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理念转变,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与践行。二是体系转变,课程体系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扩大了学生课程选择性;三是方式转变,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单一的讲授式和满堂灌现象有效改变;四是评价转变,评价从重选拔转向重发展,基本建立起综合素养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多样化发展。我市中小学课程改革不但为我市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为全国课程改革创造了新鲜经验。

这次会议在深圳中小学课程改革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在会议开始之前,参会人员观看了《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深圳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巡礼》图片展和《深圳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视频短片,共同回顾了深圳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历程、经验与创新成果。15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从市委市政府到一线教师,本着新课程的理念,在使命中起步,在责任中前行,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推进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教育改革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把课程改革作为推动城市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统筹部署;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课程改革,创造性实施了“百校扶百校”、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课程改革现场会、开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开展“阳光评价”等系列重大工程和项目,推动课程改革实现四大转型:课程体系从单一逐步走向多元,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管理方式从重管治逐步转向重服务,评价方式从重选拔逐步转向重发展。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家课程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龙华新区高峰学校校长叶志青、宝安区坪洲小学校长张云鹰四位深圳中小学课程改革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区校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历程、创新成果、经验体会和未来努力方向。

会议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深圳市教科院院院长叶文梓对深圳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背景、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突出特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据介绍,深圳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强调着眼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坚持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理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任务,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艺术、体育、科技教育为特色,抓住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变革、评价与资源建设等环节,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打造教育深圳标准、深圳质量和深圳品牌。

会议召开和工作部署标志着深圳开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育人目标,重构分学年段的课程改革目标,提出建立学科质量的深圳标准。二是构建与综合素养培养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类功能性课程,建设学段有机衔接、特色鲜明的课程层次结构。三是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实践和更具深圳特色。四是提出推进以尊重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方式。五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探索适应新高考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新途径;利用大数据开展过程性的学业评价与综合素养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养 “阳光评价”三级体系,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网络监测和管理体系。六是健全资源统筹机制,构建课程开发标准、评估和管理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构建面向社会的优质资源购买机制和奖励机制;形成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优质课程资源整合机制;系统改革评价、培训、管理等配套制度,增强课程改革的资源保障力量。

会上,深圳市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对前期课程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课程改革工作。她要求各区和各学校要全面总结以往课程改革的经验,把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制度化、常态化时,要适应发展新需要,优化顶层设计,形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路线图,把握“一个目标、三个统筹、五个重点”的总体思路:“一个目标”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三个统筹”是统筹课程改革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关键环节,统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和各个学科,统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五个重点”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教与学方式深度变革、“阳光评价”、新型队伍建设。

郭雨蓉强调要通过构建与综合素养培养相适应的新型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方式深度变革,健全“阳光评价”体系和培育新型师资队伍等举措,推进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要求抓好配套的机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好市、区、学校和教师的积极作用,推动课程改革再创新优势,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会上同时发布了我市首次“阳光评价”测试结果。据悉,这是我市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于去年10月对240所中小学校抽样测试后得出的反映深圳中小学生八大素养整体情况和学业水平的测试结果。据北师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坚教授介绍,这是我国首个中小学生综合素养“阳光指数”测评报告,是体现深圳市特色办学理念、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阳光指数”,对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八个方面的发展状况给出了科学、系统的评估。深圳市“阳光指数”表明,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方面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各主要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数据也显示出不同年段学生在八大素养发展上的差异。报告同时分析了教学方式、亲子关系等对学生综合素质成长的影响,数据显示,以牺牲睡眠时间、增加作业负担和校外补课的形式并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会上同时公布了2014年深圳市义务教育公众满意度调查具体实施情况和测评结果。

 

 

 

 

分享到: